2020年10月15日,學校召開了“學工隊伍職業(yè)素養(yǎng)與能力提升”專題會議,我在會上以《讓輔導員成為人人羨慕的職業(yè)》為題作了報告。從會議名稱上看,講得是職業(yè)素質與能力,其實更主要的是要解決輔導員的編制問題。一年后的今天,我們召開這次輔導員隊伍建設暨專業(yè)化職業(yè)化發(fā)展座談會,就是想與輔導員面對面地坐在一起,具體了解輔導員隊伍建設的成效怎么樣?還存在哪些問題?
會前,我讓學工部統(tǒng)計了學校輔導員隊伍的專業(yè)背景以及近三年來文章發(fā)表、項目申報等情況。整體上看,我校輔導員隊伍的專業(yè)化水平是比較差的。主要的原因可能是:作為一所工科類院校,學校在輔導員招聘時主要考慮錄用與校內專業(yè)相近的畢業(yè)生,涉及馬克思主義理論、思想政治教育等人文社科類的專業(yè)較少,所以與工作實踐結合開展研究相對困難一些。
剛才,聽完大家的發(fā)言,我的感觸愈加強烈。從長遠來看,如果輔導員不能實現(xiàn)專業(yè)化,沒有相應的專業(yè)技術職務,僅僅只能做“跑腿”等事務性工作,就不能解決在高校這樣知識密集型的單位里被別人“看不起”的問題,職業(yè)化的路子也更不可能走得好。職業(yè)化必須以專業(yè)化為前提,從目前來看,我們的隊伍專業(yè)化建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如果說去年的會議從編制入手解決的是職業(yè)化問題,那么今年的主題就是從專業(yè)化水平入手,更好地推進職業(yè)化的問題。
一、輔導員專業(yè)化職業(yè)化是完成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然要求(略)
二、學校要為輔導員專業(yè)化發(fā)展提供體制機制保障
高校輔導員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軍,承擔著價值塑造、思想引領的重任。輔導員隊伍專業(yè)化職業(yè)化是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保障,而專業(yè)化是職業(yè)化的前提。如果我們不能為輔導員提供專業(yè)化的條件、職業(yè)化的保障,就很難說端正了社會主義辦學方向。
怎樣為輔導員專業(yè)化職業(yè)化建設提供有效的保障?實際上,全國各高校都沒有現(xiàn)成的、成熟的做法,我們學??梢栽谶@方面進行大膽嘗試。我建議學??梢钥紤],在原有的思想政治工作領導小組下面設立輔導員隊伍建設工作小組,由分管學生工作的校領導牽頭,把校內相關職能部門統(tǒng)籌吸納進來,在全校范圍形成工作合力,專門研究解決輔導員隊伍建設的問題。比如,有些相對簡單的問題就可以直接通過小組內部協(xié)調解決;而牽涉面廣、協(xié)調難度較大的問題,可以梳理出來提交校黨委會議研究解決;那些超出學校能力范疇的問題,我們還可以向省上和教育部提出意見和建議??傊袑嵃凑丈霞壊块T的有關要求,為輔導員專業(yè)化職業(yè)化建設,闖出一條新路子。
(一)從課程建設入手,讓輔導員在教學實踐中接受系統(tǒng)的知識訓練
剛才,學工部匯報了當前輔導員承擔著五門課程的教學任務。這其中有幾門課,在我分管學生工作的時候就已經開設了。比如,《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及就業(yè)指導》和《大學生活心理學》這兩門課程開了將近20年了,后來又開設了《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基礎》,還有《社會實踐》《形勢與政策》等課程。實際上我們可以以這五門課程為基礎,把已轉編制的同志們都吸收進來、組織起來,參照馬克思主義學院專題化教學的方式開展課程建設。可以每人只講一個專題,便于精心打磨,提高質量;也可以進行集體研究備課,相互切磋,砥礪成長,逐步把這些課程打造成精品課程。當然,除了現(xiàn)有的五門課程外,有水平有余力的輔導員還可以根據自身職業(yè)能力的發(fā)展需求,結合學生需要與自己專業(yè)背景,拓展課程范圍,開設更多選修課。這樣,既可以滿足學生成長需求,還可以為提高學校人才培養(yǎng)能力貢獻自己的力量。
十六年前,我剛到時學校分管學生工作,那時候就有一個心愿——讓輔導員承擔一定的教學任務,并希望有教學任務的輔導員們能夠參與到學校的講課比賽中,鍛煉提高、爭金奪銀、一顯身手。我想以我們輔導員的口才和綜合素質,經過一定的鍛煉,即使拿不到講課比賽的特等獎,得個一等獎應該也是很容易的。但是,這十幾年來并沒有達到預期效果。這其中當然有很多因素,但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我們的輔導員隊伍專業(yè)化水平不高。我認為可以從現(xiàn)在做起,就以那些已經轉編的、要長期從事學生工作的輔導員為主體,以現(xiàn)有的課程為載體,切實讓想長期從事這項工作的人在課程建設中得到專業(yè)化的持續(xù)鍛煉、快速成長。
課程建設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包括教材建設、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建設,包含將教材體系變?yōu)檎n程體系,將課程內容入耳入腦,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有講究,都需要仔細推敲、認真研究。這方面的工作,可以請馬克思主義學院和經濟與管理學院等人文社科類學院的骨干教師來幫忙,釋疑解惑、指點迷津。當然一時的幫助可以是無償?shù)?,但要長期做下去,就必須要建立一定的保障機制。學工部門要從深入推進輔導員隊伍專業(yè)化的角度來認真看待這個問題,可以在輔導員培養(yǎng)經費中設立專項經費,用于邀請經過嚴格教學、科研訓練的人文社科相關專家,對每一門課程進行系統(tǒng)地梳理打磨。我相信,只要我們像準備輔導員素質能力大賽那樣去認真準備,大家并肩集體研究、團隊作戰(zhàn),經過一段時間的歷練,學工系統(tǒng)一定可以打造出精品課程,一定可以培養(yǎng)出名師!
(二)組建科研團隊,緊密結合工作實際從實證性研究入手提升科研水平
教學不能代替科研,教學體系和科學研究是兩碼事。教學強調對已經公認并已成定論的知識體系進行完整地、系統(tǒng)地的講授,而科研是沿著某一個方向對未知的、尚未有定論的事物進行探究。選取一個很小的方向進行深耕,你可以寫出高質量的論文,可以寫出很厚的書,這就是科研。
剛才一位老師談到,很多省級以上課題限于自身的講師職稱而不能申報,這其實是做科研的所有教師在成長過程中都會面臨的共性問題,而不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師的特殊問題。那么,這些教師怎么能從講師成長為副教授、又怎么從副教授成長為教授的?道理其實很簡單,就是主動參與團隊研究。剛才,人事處處長講到,很多省級課題前三位的參與者都屬于職稱評審認定的范圍。所以每個人都要積極加入團隊、主動參與學習,不要覺得必須要自己牽頭。如果連最基本的文章都沒有認真看過幾篇,行文的邏輯都沒有很好地把握,專業(yè)話語表達方式都不能很好地掌握,就想自己主持項目是很不現(xiàn)實的。如果缺乏合作意識,遇事都想單槍匹馬、急功近利,想一口吃個胖子,不只是做研究、當教師,對于任何職業(yè)來說都是行不通的。
組建團隊不僅要克服單打獨斗的個人英雄主義意識,更關鍵的是要解決團隊帶頭人的問題。最可行的辦法——就是學工部門要和馬克思主義學院等主動對接,聯(lián)合組建研究團隊。在這樣“混編”的團隊中,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專任教師可以從學生工作中發(fā)現(xiàn)、提煉“真問題”,學工隊伍可以向思政課教師學習科研思維和方法。盡管輔導員隊伍整體上缺乏較高的理論水平,但在學生思政工作領域有很多亟待解決的現(xiàn)實問題,存在很大的實證研究空間,因此我們一定要堅持問題導向,結合工作實踐去選題。比如,在新時代如何對大學生進行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思想道德修養(yǎng)、愛國主義教育?比如,關于就業(yè)工作,學生就業(yè)有哪些問題?我們怎么引導?如何提高就業(yè)質量?為什么有一些學生寧愿就不了業(yè)也不愿離開陜西?再比如,黨建工作方面,新時代如何發(fā)展大學生黨員?如何做好學生黨員特別是高年級黨員、研究生黨員的教育管理?等等。只要大家認真去接觸、去探索、去琢磨,可以開展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課題很多,都可以總結凝練,形成文章。
要組建一個高水平的團隊,僅僅通過行政手段是辦不到的,但只要大家在團隊中,相互之間能取長補短、相互砥礪、相得益彰,想要拆散也是不可能的。學校各有關部門也要積極支持學工系統(tǒng)組建團隊。我有一個想法,教務處、科技處可以借鑒開展教改項目和科研項目的做法,在校級課題中單列思政研究項目,只限思想政治工作隊伍人員申報;如果這些項目數(shù)量太少,不能滿足需要,學工系統(tǒng)也可以拿出一定的培訓經費,組織部分經過教務、科研部門審定并認可的項目進行資助,為輔導員組建團隊提供組織保障,為輔導員職稱評審提供切切實實的幫助。當然,這些項目要嚴格遵循教學、科研部門的要求,不能濫竽充數(shù),倒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牌子。學工部門要主動對接教學、科研部門,主動按照科研的體系去設計學工項目,組織學習研究。
毛澤東同志在《實踐論》中指出:“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循環(huán)往復以至無窮,而實踐和認識之每一循環(huán)的內容,都比較地進到了高一級的程度。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全部認識論,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知行統(tǒng)一觀?!敝灰覀冏裱q證唯物論的知行統(tǒng)一觀,研究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真問題”,真的研究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就一定會走出一條西部省屬院校輔導員專業(yè)化職業(yè)化的新路子。
(三)加強協(xié)調配合,為輔導員隊伍專業(yè)化建設創(chuàng)造爭取更好的條件
有輔導員提出在職稱評審單列的基礎上,要進一步降低標準,我覺得這個不太可行??陀^講,我們現(xiàn)在輔導員評職稱的條件已經是省上要求的最低標準了,如果再降低,表面上看起來是解決了職稱問題,但這種靠政策傾斜獲得的“名義上”的職稱,很容易造成輔導員隊伍被邊緣化,既沒有從實質上解決專業(yè)化的問題,也沒有解決被別人“看不起”的問題。
學工部門要主動在輔導員隊伍建設中發(fā)揮好統(tǒng)領作用,按照《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yè)能力標準(暫行)》中要求的九大職業(yè)功能,以及初級、中級、高級等三個職業(yè)階段,精準設計培訓菜單。初級輔導員要著重解決“不會干”的問題,中級輔導員要在“怎么干好”上下功夫,高級輔導員在“干得好”的基礎上,還要具備相當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和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能力。
我分管學校學生工作的時候,曾經批評過某些干部,他們在處理一些具體業(yè)務時,總會自覺不自覺地提醒我“去年就是這樣干的”,這讓我感到很生氣。如果說去年就是這樣干的,那么去年的去年也是這樣干的,以此類推,幾千年都是一樣的,只能永遠這樣干下去,那還怎么改革呢?學工系統(tǒng)一定要有改革思維,要有開放意識,在創(chuàng)新中不斷摸索,打造符合陜科大特色的輔導員專業(yè)化培養(yǎng)體系。
我們對輔導員隊伍實行的是學工部和學院雙重管理體制,同時研工部、網絡思政中心、校團委等一些直接相關的職能業(yè)務部門也有一定的管理責任。要把這些部門擰成一股繩,進行統(tǒng)一規(guī)劃,從整體上形成合力。比如,網絡思政中心、校團委的一些業(yè)務職能就可以與學工部打通,進而把相關幾個部門的職能從整體上一并貫通,形成整體性的管理和指導體系,以便于統(tǒng)籌資源,系統(tǒng)規(guī)劃培訓安排。
學工部還要主動爭取學校其他職能部門的支持,使輔導員隊伍與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專任教師隊伍享有同等待遇,要與科技處一起,從整體上梳理出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基金委)、團中央等國家級單位,以及省委宣傳部、教育工委、教育廳、社科聯(lián)、團省委等省級部門通過不同渠道下發(fā)的科研指南,既要把原來因為不熟悉、不知道而沒有列入學校獎勵辦法的項目納入統(tǒng)一管理,還要針對不同層次的不同項目,按照學工隊伍實際,提前謀劃,精心做好組織、策劃和準備。同時,還可以向教學、科研等業(yè)務部門爭取單列戶頭,與二級學院在請專家做培訓講座、進行科研項目本子打磨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
三、輔導員要努力成為思想政治教育專家
狄更斯在《雙城記》中那段有名的開頭寫到:“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這是一個智慧的年代,這是一個愚蠢的年代………”不同的視角,對所處時代會有不同的看法。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不同的面向也會得出不同的結論。這里我僅從快節(jié)奏、碎片化、短信息三個角度,來談談輔導員專業(yè)化提升的問題。
(一)在快節(jié)奏時代進行慢閱讀
我們的輔導員大多數(shù)都是自然科學專業(yè)背景出身,大家可以回憶一下,你們在寫碩士論文進行文獻綜述的時候,往往要看很多外文資料。由于參考文獻的專業(yè)性很強,又多半是外文,幾天甚至一周才能看一篇文章的情況是很正常的。做一篇綜述,最起碼也要看二三十篇外文,這個過程非常的細致,也是最關鍵的一步。
思想政治教育本身也是一門科學,搜集、學習這類文章同樣需要抱有嚴謹、科學的態(tài)度。但我們有些輔導員,往往只用半小時,甚至十幾分鐘就能看完一篇思想政治教育類文章,這樣最多只能算是瀏覽而根本談不上掌握。我曾經問過一些輔導員,某篇文章真的看懂了嗎?他們回答看懂了。我再問具體講得什么內容?大多人只能含糊其辭,沒有說清真正的內涵要義。我年輕時候也曾夢想成為一個文藝青年,曾經聽到一個嘲笑文藝青年的故事:說某個人習慣于附庸風雅,經常會吹噓看了這首詩或那首詩,但遇到有人認真地問一首詩是怎么寫的?那人就面紅耳赤地說,我只記得開頭是“啊……”,其他都不記得了。對于一篇文章看沒看懂、掌沒掌握的標準,就是看一個人不看著這篇文章還能不能進行很好地復述,并且不僅能講三言兩語,而是能復述半個小時甚至一個小時。只有對文章層層剖析、厘清邏輯、解讀話語、掌握內核,真正理解講了幾個問題,明白每個問題是怎樣提出的、又是怎樣論證的,使用了什么樣的證據,得出了怎樣的結論,這才算是真正看懂了。如果只是拿起來知道了,放下了就忘記了,其實是沒看懂,其實就和那個被嘲笑的文藝青年屬于一個檔次。
智能化時代生活節(jié)奏越來越快,但做學問必須要下慢功夫。我們要做好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須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問題。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門科學,有一定的研究范式,有其特定的專業(yè)術語,還有一整套獨立的話語體系?,F(xiàn)在關鍵的是,我們的輔導員把思想政治教育類的論文當沒當做科學論文?現(xiàn)在還能不能拿出當年上研究生做學位論文時的韌勁,在快節(jié)奏時代做好思想政治教育類文章的慢閱讀?能不能花兩天或者用一星期時間精心研讀一篇論文?
現(xiàn)在大家一提到寫文章,就都感覺很難。如果做了十幾年輔導員,連一篇文章都發(fā)不了,那么如何能夠專業(yè)化?首先,我們要像學習自然科學一樣,分析一篇思想政治教育類文章是怎么樣提出問題的?是怎么樣回答問題?分為幾個層次?怎么樣來設置標題?三級標題怎么支撐二級標題?二級標題怎么支撐一級標題?一級標題怎么樣支撐大標題?其中的邏輯是什么?其實,只要掌握了文章的寫作范式,學會整體上分析,學會學術性表達,說難其實也不難。我們要掌握“快”和“慢”的辯證法。如果一天看幾篇文章,一月下來,一年下來,卻一篇文章也沒記住,看起來是“快”,其實是“慢”。用兩天、三天甚至更長的時間仔細學習一篇文章,真正看懂弄熟,比如,一年把36篇相同主題的高水平文章裝在“肚子”里,看起來的確是“慢”,但只要真的把它記下來,做到了然于心,變成自己的東西,肚子里慢慢就有“貨”了。長此以往,四五年下來就不愁達不到高級輔導員的標準,十年、二十年積累下來就不愁成不了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專家學者。
(二)在碎片化時代開展系統(tǒng)化學習研究
學校網絡思政中心曾經做過一個調研,調研結果顯示我校學生每天用網時間平均有五個小時,最長的達七小時之久。那么,我們的輔導員每天有多長時間在網絡上?你看的有系統(tǒng)的、有用的信息有多少?這其中有多少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多少內容與大學生成長有關系?網絡化時代很多人沉浸在網絡之中,直接后果就是導致了時間碎片化、知識碎片化。
我經常聽到過很多輔導員在抱怨“忙忙忙”,沒有時間學習研究。我也是輔導員出身,回憶起我之前的工作,大家之所以感到忙,有多種原因。我想,這其中既有輔導員確實干了很多不應該輔導員干的事情而耗費了時間,恐怕也有我們不會有效運用零碎時間的原因。輔導員基本上都是一畢業(yè)就走上了工作崗位,當學生的時候本職工作就是學習,是以“天、周、月、年”來作為學習的時間單位的,而工作以后根本不允許我們拿出半天這樣整段的時間用于學習。輔導員的工作對象是學生,比其他工作也確實瑣碎一些,大家對時間碎片化的感覺可能更加強烈。在這里,我教大家一個辦法:拿出一個本子,把自己每天的幾點幾分干了什么記個“流水賬”,看一下我們是不是真的忙到連幾分鐘的學習時間都沒有了?
克服知識的碎片化學習狀態(tài),就是要選定一個學科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領域是非常寬泛的,有研究主體的,也有研究客體的;有研究方法路徑的,也有研究應用效果的,我們要學會在細分中找到方向。比如,研究就業(yè)就要集中力量研究就業(yè)資訊,國外有什么進展?國內有什么成果?如果研究上八到十年,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兩個小時,就一定能夠成為專家。無論你研究什么,只要確定一個方向,持續(xù)積累,肯定會有成果。
魯迅曾經講過:“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了?!卑押瓤Х鹊臅r間用于學習工作,是克服時間碎片化的最好辦法。記得有一個叫杰里·克利弗的美國教授,曾經寫過一本書——《小說寫作教程——虛構文學速成全攻略》,其中第十二章的標題叫做“見縫插針”,這章中有兩節(jié)的標題分別是“5分鐘堅持30天”“從30天到365天”,只看標題的名字大家都能知道是希望我們珍惜碎片化時間的。如果5分鐘的碎片化時間難以把握,那么拿出半小時的時段用于學習,通過努力應該是可以做到的。我們能不能真正利用這樣的短時段?關鍵還要看我們夠不夠專注。如果堅持做到每一天把短時段集中起來,保持兩個小時,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讀書學習,那么十天、二十天、一百天、二百天、一千天,用七八年的時間,我們就能積累下兩三千個小時。如果我們持之以恒,讓每天看書成為一種生活狀態(tài),真正感覺一天沒看書,就相當于沒吃飯,充分利用好碎片化時間,多看書、多看文章,我想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專家!
(三)在短信息網絡化生存時代做好長遠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
新時代有很多新機遇,同樣也面臨許多新挑戰(zhàn)。在短信息網絡化生存時代,社會更加開放、多元文化激蕩、互聯(lián)網快速發(fā)展,作為“網絡原住民”的大學生,思想難免會有多元化的傾向。如果我們不熟練掌握網絡,我們的網絡水平不如大學生們,那我們怎么樣做他們的工作?對大學生個人而言,由于算法推送等技術的廣泛運用,很容易形成“信息繭房”。如果我們不懂網絡,不懂網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手段,如何去破解“信息繭房”?破解不了“信息繭房”,我們說話學生怎么會去聽?又怎么能真正入腦入心呢?同樣,如果我們對大學生群體影響比較大的“圈層化”文化沒有清醒的認識,甚至不了解,那我們就進入不了人家的“圈層”,就不知道別人在討論什么,就會失去思想引領的機會。
輔導員是一個可以終生從事的職業(yè)。這個職業(yè)能不能有所作為,就在于我們有沒有專業(yè)化的能力和水平,歸根結底是有沒有專業(yè)思維、有沒有專業(yè)化素養(yǎng)。有一個問題引發(fā)了我的思考:盡管我們的輔導員隊伍建設基礎比較好,但是近幾年卻沒有產生新的“全國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這是為什么呢?一個原因可能是我們現(xiàn)在的輔導員工作時間還不夠長,另一個原因可能就是科研水平比較弱。
李萌同志入選“年度人物”的時候比較早,在工作研究上也有較為突出的成果,并且當時的評選標準和現(xiàn)在也有所不同。特別是《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yè)能力標準(暫行)》出臺以后,對于輔導員的科研能力要求更加明確,如果沒有科研能力和成果,就很難再獲得“年度人物”。是因為在《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yè)能力標準(暫行)》中已經將理論和實踐研究作為重要評價標準,需要根據前八項的具體工作內容來提煉升華。一個輔導員如果沒有研究,就說明沒有完成職業(yè)能力的全覆蓋,前八項工作做得再好,都是不合格的。當然,我們前八項職業(yè)功能是必要的,是很重要的,但是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還是需要一定的科研能力。
對我們學校來講,輔導員的專業(yè)化水平與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據我了解,2015年曾與我校學工部部長張凱凱同志一起參加全國輔導員素質能力大賽的西北大學輔導員常雅慧老師,如今仍然堅守在一線,并且成功獲評今年的“年度人物”,說明輔導員是可以職業(yè)化的,是可以做出成績的。只要慢慢地沿著這條路走下去,我相信并不需要太長時間,她在陜西省乃至全國就會有一定影響力,甚至會成為這一領域的專家。
輔導員專業(yè)化、職業(yè)化是完成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們通過每年的編制配備已經從根本上解決了職業(yè)化的問題。學校要求轉編輔導員最少工作滿八年才能申請轉崗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希望大家走職業(yè)化道路,不能像“走馬燈”式的頻繁更替。剛才,有位發(fā)言的老師說她在轉編前已經工作了八年,那她就可以保證至少在這個崗位工作十六年。如果做好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如果按照專業(yè)化的路徑精心設計發(fā)展道路,通過十六年的接續(xù)努力,完全可能會成為“全國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成為輔導員隊伍專業(yè)化的杰出代表。但是,如果我們并不愛好輔導員這個職業(yè),也并不想走專業(yè)化職業(yè)化道路,僅僅為了一個編制名額、為一個并不愛好的職業(yè)耗費16年時光,那將是多么悲哀的事情呀。人生如此短暫,又能有多少個16年供我們揮霍呢?
我在分管學生工作時,曾經與學工系統(tǒng)一些老同志講過,我們整天在給學生講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但我們自己的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究竟做得怎么樣?現(xiàn)在,我提出同樣的問題來問我們的輔導員:大家有沒有認真思考過,我們的專業(yè)化發(fā)展究竟要達到怎樣的目標?又怎樣在未來八年、十年、十二年,乃至更漫長的歲月中干成一件事?最起碼當我們回首往事的時候能夠總結,自己沿著某一條線琢磨了什么、產出了什么。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個非常陽光的事業(yè),是一個需要大家前赴后繼的事業(yè)。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事業(yè)也是萬古長青的,一代代大學生都是需要培養(yǎng)教育的,而要完成立德樹人的重任,專業(yè)化職業(yè)化的輔導員隊伍建設任重而道遠。能不能做一個有一定專業(yè)水準的、合格的職業(yè)化輔導員,能不能在輔導員事業(yè)上有恒心、有毅力,善作善成取得一定成就,全靠我們自身。
今天早晨,我看到一篇題目為《留十八分鐘給一首詩》的文章,其中引用了作家蔣勛的一段話:“我在想,一天二十四小時這么漫長,我們能不能留十八分鐘的時間給一首詩?用這十八分鐘,讓你看見滿山杜鵑染紅的春天……”我想在今天講話結束的時候,將這段話稍作改動與大家共勉:一天二十四小時這么漫長,我們輔導員能不能留出兩個小時,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習研究,通過日積月累,讓大家看到一個思想政治教育專家正在茁壯成長!
(根據校黨委書記姚書志講話錄音整理)
(編輯:郭姍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