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陜西日報》教育版以《三秦學人 “當代蔡倫”張美云》為題報道了我校張美云教授的教學科研事跡,全文轉載如下:
三秦學人 “當代蔡倫”張美云
近3年來,張美云教授及其團隊連獲四項榮譽:2017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稱號,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稱號,國家“十三五”重點研發(fā)計劃首席科學家。
“教育部第一次選拔全國黃大年式教師團隊,我們團隊就入選了,非常榮幸。這是對我們團隊奮斗精神和愛國情懷的肯定?!睆埫涝平淌谡f。
在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由張美云教授主持的創(chuàng)新性研究成果“高性能纖維紙基功能材料制備共性關鍵技術與應用”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教育是我摯愛的事業(yè)。作為教師,我要用自己的一腔真誠和對教育的熱愛,教會學生們寫下一個大寫的‘人’?!睆埫涝平淌谡f。
學人小傳
張美云,1957年9月生,1982年1月畢業(yè)于西北輕工業(yè)學院(陜西科技大學前身)并留校任教,現為陜西科技大學制漿造紙工程學科帶頭人、國家“十三五”重點研發(fā)計劃首席科學家、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全國優(yōu)秀科技工作者、“中國造紙蔡倫科技獎”獲得者、陜西省有突出貢獻專家。
張美云教授是我國特種紙領域著名的專家和領軍人才,近年來先后主持完成了國家86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陜西省重大科技創(chuàng)新專項等項目20余項。她在高性能纖維紙基功能材料領域取得了多項重要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項,教育部技術發(fā)明獎一等獎1項,教育部高等學??萍汲晒劧泉?/span>1項,陜西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2項、二等獎5項;授權國家發(fā)明專利40余件;主編出版專著6部,發(fā)表高水平學術論文200余篇。
耐不住寂寞做不好學術
5月22日,陜西科技大學舉行張美云同志事跡報告會。會上,在談到教師個人成長時,張美云說:“要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誘惑,要沉得下心、撲得下身,沒有誰能隨隨便便成功,花前月下、燈紅酒綠做不出好學術?!彼龍允厥聵I(yè)、擔當責任、勇于拼搏的人生感悟,影響了在場的每一位青年教師。
張美云教授從小就渴望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上大學前,她曾擔任過多年中學教師。1982年她以優(yōu)異的成績從原西北輕工業(yè)學院本科畢業(yè),學院領導特意選拔她留校任教。當時,國家各個行業(yè)都需要大量人才。如果不留校,她完全可以分配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或者到國家機關的重要崗位從政。在市場經濟的沖擊下,許多留校的教師不甘學校的清貧和寂寞,紛紛出國或下海。面對這種情況,張美云教授沒有動心,先后兩次放棄出國的機會,多次放棄經濟收入更高的崗位,扎根教學第一線,一干就是26年。
張美云教授始終認為,要做一名受學生喜愛的老師首先要具有良好的師德,要忠于教育事業(yè),敬業(yè)奉獻、教書育人。張美云教授表示,師德是教師使命感和責任感的基石,是人格力量的源泉;要不斷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教學水平;要因人施教,關愛自己的學生。多年的教書育人使張美云教授深深體會到:育人要把嚴和愛有機結合,嚴在當嚴處,愛在細微中。“師愛”是“師德”的靈魂,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只有“親其師”,才會“信其道”。
作為一名大學的專業(yè)教師,張美云教授深知,要給學生一滴水,教師必須是長流不斷的“井水”,只有不斷學習、不斷進取,才能站穩(wěn)腳跟,滿足學生的求學渴望。盡管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她也從未放棄過學習。為提高外語水平,她常年堅持自學并進行強化訓練,通過了出國人員WSK考試。雖然1999年已成為教授,但當時已是不惑之年的她又毅然考取了博士研究生并通過國家CET-6級考試。正因為有這樣的拼勁與敬業(yè)精神,張美云教授的業(yè)務能力才能在全校師生中有口皆碑。
57歲那年,張美云教授迎來了職業(yè)生涯的一次重大轉型。為了響應陜西高校領導任期制改革試點工作,張美云從工作了13年的副校長管理崗位重返教學科研一線,成為一名普通教師?!白鲂姓芾碇卦诤暧^管控,身邊有一群人可以調度;做學問要完全沉下心來,事無巨細,親力親為。所以,要想轉型成功,首要問題就是把生疏了10多年的課給補回來?!睆埫涝苹貞洰敃r的情景說。
于是,同學們經常會發(fā)現坐在自己身旁認真聽課的竟是副校長張老師?!昂芏嗳瞬焕斫?,甚至是驚訝,張校長怎么還要像個本科生一樣去聽課呢?其實這很正常,學問與身份無關。畢竟我是專業(yè)出身,原來從理論上研究不深的知識,現在馬上就能聯系起來?!睆埫涝平淌谡f。
賀行同學十分喜歡上張美云教授的課,他說:“張老師在教學工作中熱情飽滿,講課充滿激情、思路清晰、重點突出,還很注重科研案例教學,使我在學習的過程中還能掌握行業(yè)科技前沿發(fā)展與進步的最新知識?!?/span>
艱苦探索攻克世界性難題
在陜西科技大學,一提到造紙,沒有人不知道張美云。因為她30多年來始終和紙打交道,同學們就給張美云教授送了個綽號“當代蔡倫”。
張美云教授一直從事制漿造紙專業(yè)教學和科研工作,致力于高性能纖維紙基功能材料的研究與開發(fā)。高性能纖維紙基功能材料是以芳綸纖維、碳纖維等為原料,經現代造紙技術制備的具有特定性能和用途、高附加值的功能材料,是多學科交叉的高新技術產品,在軌道交通、航空航天、電氣絕緣等領域具有重要戰(zhàn)略意義。然而,高性能纖維紙基功能材料制造理論和技術是國際公認的難題,其制備技術一直受到發(fā)達國家嚴密封鎖,導致我國相關高端產品長期依賴進口。
留校任教期間,針對造紙原理與工程這一核心課程內容多、口徑寬、涉及面廣的特點,張美云教授在教學內容上進行了系統整合、集成和優(yōu)化,大膽剔除陳舊、落后的教學內容,及時增加反映最新造紙技術與科技成果的內容,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提高了該課程的新穎性和權威性。由她主編和修訂的《加工紙與特種紙》等國家級專業(yè)規(guī)劃教材,不僅是我國最早的特種紙專著,還被作為全國輕工院校的教材廣泛使用,深受好評。
每次上課時,張美云在授課過程中都能與學生充分互動和溝通,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好,深受學生歡迎。每次畢業(yè)設計分組研究生選擇導師時,她總是成為被學生爭搶的對象;每次在學生中進行的民意測驗,她總是名列第一。同學們說:“遇到這樣的好老師,是我們的榮幸?!?/span>
經過長期艱苦探索和不懈努力,張美云團隊終于破解了高性能纖維紙基功能材料制備的關鍵技術。這種特種紙比普通鋼的強度還要大,具有重量輕、強度高、絕緣性好和耐高溫等特點。它的研制成功,攻克了世界性難題,打破了國際壟斷。目前,張美云團隊開發(fā)出系列產品取代進口,實現了為國家重大工程提供基礎材料保障的目標,收到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作為一個科技工作者,張美云教授不僅重視理論研究,也十分注重科研和技術推廣,為國家經濟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她共有8項成果獲獎,其中6項為省部級獎項。她主持的國家“九五”攻關項目“造紙用高效助劑的研究開發(fā)與應用”獲2003年陜西省科學技術獎三等獎;“新型高檔育果袋紙的研制”被科技部列為2001年國家級重點推廣的科技成果,獲2003年陜西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國家重點實驗室項目“非木材纖維自催化乙醇法制漿技術”獲國家專利5項,2004年獲陜西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高性能芳綸絕緣紙技術的研究與應用”獲2008年陜西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新型高檔育果袋紙的研制”成果填補了國內空白,并迅速轉化為生產力。寶雞五一紙業(yè)有限責任公司等企業(yè)利用該成果建成投產了4條生產線,經濟效益十分顯著。陜西省是蘋果生產大省,該項目推動了套袋技術在省內的廣泛應用,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