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身邊每個人都穿得千篇一律,色彩鮮麗的民族服飾會讓人眼前一亮,若是好幾種民族服飾碰撞到一起,又會擦出怎樣的火花?11月4日,陜西科技大學第二屆民族文化節(jié)于沁園廣場拉開帷幕,等待你的是一場盛大的民族宴會。
還不到活動正式開始時間,沁園廣場上已經是一片如火如荼的景象了:七個不同民族各據一頂帳篷,每個帳篷里都擺滿了各色民族特色食物、服裝首飾和道具模型。身著民族服裝的姑娘小伙熱情洋溢,一見有人到帳篷下便馬上笑容滿面地介紹自己的民族。
11點50分,身著不同民族服飾的民族模特隊從教學區(qū)校訓石出發(fā),沿路展示民族服飾,抵達沁園廣場。隨即沁園廣場響起激昂的音樂,宣告著民族文化節(jié)活動正式開始。校長姚書志,校黨委副書記溫鋒、楊欲曉來到各民族展區(qū)親切看望了各民族學生,與同學們親切交談,認真聽取各民族學生對于本民族歷史特色文化的介紹,詳細詢問他們在校的學習生活情況。蒙古族學生代表我校少數民族同學向各位領導和老師敬獻了哈達,表達了對學校悉心培養(yǎng)和無微不至關懷的深深謝意,祝愿學校的明天更加美好。
廣場中心的大舞臺上,七個民族十一個精彩節(jié)目競相上演,舞蹈、歌唱、民族特色展示等,予人一場視聽盛宴。另一方面,七個民族帳篷向過往同學展示各自的民族特色,盛情邀請同學們品嘗民族特產和欣賞民族服飾。此外,節(jié)目表演過程中穿插有獎競答環(huán)節(jié),主持人向觀演同學提問有關民族問題,隨機抽取同學答題,回答正確者可到廣場東南側的帳篷底下領取小獎品。場上氣氛一度高漲,而各個帳篷前都是人頭攢動,活動盛況空前。
每個民族的展桌上都陳列了十分具有民族代表性的食物等物品,不妨隨記者去現場一探究竟吧!
哈薩克族的展桌上擺滿了奶制品:酥油、奶疙瘩等,另外還有一盤盤切成片的披薩餅、塔巴馕(一種哈薩克族烤餅),惹人垂涎。此外還有許多哈薩克族人日常穿戴的帽子等用品,一靠近,就感覺一股民族風撲面而至啊。
維吾爾族也熱情的向我們展示了西域美食:馕、抓飯、油餅(維吾爾語“普西凱力”),正中擺放的馕做得相當精致,看著就給人香酥可口的感覺。其實,馕之于維吾爾族,正如米面之于漢族,因此維吾爾族有句俗語“可以一日無菜,不可一日無馕”。
蒙古族則將蒙古民用以招待客人的奶干、奶酪、奶豆腐、馬奶酒等奶制品擺上盤子里,還有哈達、馬頭琴、弓箭模型等物品,讓我們感受到了來自草原的熱情。
土家族也向大家展示了糍粑、社飯、土臘肉、 酸菜壇子等土家族獨具特色的食物和他們的服飾。
回族的美食也很多,有傳統(tǒng)的油香、馓子、馕、酸奶等,其實從回民街琳瑯滿目的小吃可見一斑。
滿族的特色除了驢打滾等糕點,首屈一指的就是他們的花盆鞋和旗裝了。
最后停在漢族的展桌前,月餅、水餃等食物自是不用多說,桌上擺放的四大美人玩偶和皮影、竹簡模型,真是漢族十分具有代表性的物品。
在各個帳篷下呆得太久,錯過了精彩表演怎么辦?不怕不怕,我們早已把精彩瞬間留了下來,趕快來瞧瞧吧!
回族姑娘為同學們帶來的是蓋碗茶茶藝表演,精致的茶具,搭配回族特色的茶藝文化,看完你是否想要親去回族感受一番那濃厚的民族風情。
維吾爾族的姑娘們活潑美麗,穿著嫵媚的藍裙,踏著歡快的節(jié)拍,獻上一支《西域風情》舞蹈。哈薩克姑娘熱情洋溢,舞蹈《春天的花朵》也極具感染力。
滿族同學展示了他們的花盆鞋和旗裝娃娃,蒙古族的同學展示了他們的待客風俗:獻哈達,以及他們特有的馬頭琴和弓箭模型,土家族則展示了他們的風車模型。
而漢族的漢服舞蹈《紅顏舊》和《玉生煙》,寬袍大袖,舞出五千年的風姿。
面對這樣盛大的一場活動,不知這些少數民族的同學們有何感想?經管學院16級的艾力納扎爾同學,一個來自維吾爾族的小伙子,他說頭一次參加這么大的民族活動,還有各個民族的同學聚在一起,心情很激動,也很興奮。當被問及他認為的本民族最具特色的展示,他指著自己身上的服裝和帳篷下的食物說:“其實我們的傳統(tǒng)服飾和傳統(tǒng)美食都很有特色,例如手抓飯、還有新疆的干果都很有名?!彼€表示略微遺憾的是由于現場條件的限制,他們拿手的烤肉沒辦法做。最后這個外向的小伙子笑著說十分喜歡這樣的活動,也希望維吾爾族的小伙伴們能和其他各個民族的同學和諧相處,成為好朋友。
通過本次活動,不少同學了解了他們平常所不知道的一些民族知識,不同民族間的同學關系也在無形之中增進了不少。雖然本屆民族文化節(jié)的表演展示活動只持續(xù)了短短一個中午,但各個民族的友好關系將會一直持續(xù)下去。
(核稿:崔楠 編輯:雷超 學生編輯:康松磊)